2012年8月23日

2012澎湖東嶼坪珊瑚礁體檢成果分享

今年東嶼坪珊瑚礁體檢分別在西邊、東邊及南邊進行調查,調查結果顯示,三地的活珊瑚覆蓋率分別為34.4%48.1%41.3%,屬於「一般」程度,而西邊及東邊主要以硬珊瑚為主,南邊則以軟珊瑚為優勢。東邊跟南邊的底質記錄到有較多藻類,覆蓋率超過10%,且東邊以蘆筍藻為主,南邊以總狀蕨藻為主。指標性魚類觀察到一些少量蝶魚、石鱸及裸胸鯙,此外在南邊觀察到一群大大小小、總數3040隻的鸚哥魚出現。指標性無脊椎動物部分,三個地點僅觀察到魔鬼海膽及硨磲貝,其他物種則付之闕如。科學指導員林育朱認為,東邊及南邊可以看到許多死亡已久的珊瑚骨骼,現已附著許多軟珊瑚及藻類,東邊以分枝型軸孔珊瑚為主,南邊則以桌型軸孔珊瑚為主,推測這些珊瑚可能在2007-2008澎湖寒害中死亡,而看到珊瑚骨骼櫛比鱗次、層層疊疊的模樣,令人不難想像寒害發生之前,此處珊瑚生長茂盛之情景。此外,魚類及無脊椎動物數量稀少,推測可能是因為浪大水深淺,調查員不易觀察,且此處珊瑚礁結構較少縫隙及洞穴供生物躲藏。而雖然東嶼坪現今居住人口稀少,然而志工還是在三處珊瑚礁上發現或大或小的幽靈漁網。

呼吸-東嶼坪

澎湖東嶼坪工作假期體檢組志工 孫介珩

六月十八日,我收到了主辦單位的一封信,因為颱風的關係,東嶼坪珊瑚礁體檢工作假期被迫延期,原本因為工作假期而無法參加的畢業典禮,突然又可以參加了。提早收了學弟妹的畢業禮物和祝福的我,又出現在典禮當中,免不了被挖苦一番,除了苦笑,也只能安慰自己,美好的事物值得等待。
終於,將近兩個月的漫長等待,終於在八月十二號成行。四天的日子,其實並不長,但是回憶起來,卻又滿溢的不知從何說起。志工和工作人員一起在烈日的沙灘下撿拾並分類了三百五十公斤的海洋漂流物,一起在南風吹拂的大浪中調查了東嶼坪海域的生態現況,一起目睹小海龜奔向大海的感動,一起爬上了澎湖全境的第二高峰,跟著夕陽追逐著山羊。在東嶼坪的生活,並沒有想像中的克難,或者是說,在島上,追求的從來就不是物質上的享受。這裡,不論是沙灘還是海底,都充斥著人類過度使用的痕跡,纏繞著珊瑚礁的漁網,漁船和貨船上的各種浮標、碰墊和雜物,來自世界各地的寶特瓶、拖鞋、打火機,親眼目睹這一切的我,暗自計算著,裡面有幾分之幾的垃圾是我「貢獻」的呢?永遠也算不出來,但是我知道,如果我能從現在開始改變生活習慣,明年參與的志工,或許會比現在的我少一點的感慨。
東嶼坪的小島風情相當迷人,身處其間常有時空錯置之感,然而這趟旅程,最難能可貴的,是結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夥伴。在小島上的日子,即便是飯後涼亭的閒聊,很多時候話題都離不開著國光石化、美麗灣開發、大倉媽祖和核電存廢等,不需要多作解釋,因為大家都很關心這些議題,並能夠理性的討論,也都能彼此分享很多想法和經驗。我想,這是一種歸屬感,不再覺得自己關切的事情似乎微不足道,不再覺得勢單力薄。原本自己只是單純的想參與珊瑚礁體檢,了解一下這裡的水下生態狀況,卻沒想過,除了東嶼坪的珊瑚礁覆蓋率之外,關於杉原灣、關於海洋保護區、關於聚落保存、關於勞動力保障、關於原鄉認同這些公民社會所應該關切的事物,都能因為大家的討論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與體悟。
潛水的人會問, 花了六七千塊,只為了到一個不知道海底長甚麼樣的三級離島潛三支氣瓶?不潛水的人也會問,整天在烈日曝曬下撿著別人製造的垃圾,既不是工作更不是假期,是拾荒吧?在離開研究室,離開論文,離開指導教授視線,這短短四天在東嶼坪的日子,對我來說,是工作,是假期,也是呼吸。

2012年8月21日

「珊」盟海誓 矢「志」不渝

澎湖東嶼坪工作假期淨灘組香港志工 方義志

其實並沒有甚麼大不了的事:撿撿垃圾,泡一泡水;吃幾頓飯,打幾個盹。一切一切都是十分自然,卻在點點滴滴當中看見一個民族對大自然的關愛,對東嶼坪這片樂土的保護之心。
五湖四海不同的人同時為同一目標,同一片看似與自己毫無關係的小島發力,流汗,奮鬥。。。種種情景當會令人銘記於心。
出發前並未有太大的期望,所參與的淨灘組就是清理一下沙灘,把原本不屬於一個地方的垃圾包起;頂多就只是做個簡單分類,絕非麼大學問。但當發現一班十幾人的志工在烈日當空下埋首出力把這些外物撿起的時候,才驚覺人類的活動對大自然的無情傷害實在是無遠忽介:誰會想到遠至韓國的瓶罐竟然會漂浮到一個在台灣南部的小島上?誰會想到在沙灘沙石當中竟會藏著一台被廢棄的電單車?更驚嚇的,是要把撿拾得來,看似是九牛一毛的垃圾,再一次從垃圾袋裡面傾倒而出,進一步作出分類及分析研究!
在短短的兩天(其實只是合共一個多小時的撿拾時間),十幾個人隨隨便便的獲得了超過350公斤的「戰利品」- 雖然這並不是一件值得慶賀的成就!
其後大家亦為淨灘後的物件數量作出分析。其中一個淨灘點離當地村民日常活動地點較遠,垃圾的種類主要從島外地方飄浮而來;塑膠瓶,漁業用浮標及發泡膠比比皆是,占了所收集到的大部分;而另一個點靠近當地漁民的工作地點,故除了以上三種物件外,發現更多的就是漁業用的捕魚網。但無論如何,所有的垃圾都是由自私的人類產生出來的,海裡的生物卻要為我們的行為付上沈重的代價!
我常常不禁疑問:為何不單遠離小島的人並未體會到對沙灘環境的破壞;更令人大惑不解的,卻是當地人對環境保護意識的不足。畢竟他們每天對著的正正就是他們賴以為生的大海,他們的家呀!根據一位較有經驗的志工所講:當地人世世代代所用的,所見到的都不是現今社會常見的垃圾;而當地人也缺乏相關的教育和意識,習慣是很難一下子改變的了。但都市人卻真的要想想辦法盡力減少自身對大自然的傷害-畢竟我們都接受過較完善的教育,理應可以更自覺,更理性地遵行一個永續多元的生活方式。希望能感染身邊每一個人,成為負責任的地球公民!
雖然淨灘的體驗有點令人疲累和無奈,但當享受著與一眾志工於結伴同遊小島,品嘗地道住家小菜;或是三五成群共同泡水浮潛,欣賞海裡和小島的種種奇妙美景,就覺得一切都是那麼的珍貴,那麼的值得。雖然大家都來自不同的城市,不同的背景,但志工之間一同為著環境及未來而作出種種的行動和努力,絕不是在一般吃喝玩樂的假期旅遊中可以體驗得到!
在回程的航班上雖然只是獨自一人,但時時刻刻也在回味著這四天三夜的難忘經歷:不論是「驚險刺激」的淨灘體驗,或是「溫情洋溢」的住家聚餐;以及令人「百感交雜」的天人關係,甚至行程中「動靜皆宜」的各種活動。。。 都是一次刻骨銘心的假期經歷。在此感謝一眾工作人員的辛勞和汗水;謝謝一眾同伴的熱情和包容!

2012年8月20日

東嶼坪工作假期 台港志工齊心守護小島價值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電子報2012年8月16日馬公訊,孫秀如、林育朱報導

17名港台志工打破「島際」隔閡,昨(15日)離開澎湖三級離島東嶼坪之時,裝滿四天三夜豐富的生態工作假期回憶,他們在島上協助珊瑚礁體檢與淨灘,同時享受獨特的漁村文化及聚落地景魅力。此行岸上志工清出了55袋達349公斤的海灘垃圾,潛水志工也觀察到多年前寒害對珊瑚影響的痕跡;更有志工首次在沙灘上親睹綠蠵龜的風采。
南邊-許多軟珊瑚
這是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持續第五年舉辦的「澎湖東嶼坪生態工作假期」,邀請志工一邊體驗特殊的小島風情,一邊出錢出力,從陸上到海上,全面守護小島的人文與自然環境。

東嶼坪珊瑚礁健檢:普通

今年珊瑚礁體檢團隊分別在東嶼坪西邊、東邊及南邊進行調查,發現三地的活珊瑚覆蓋率介於3到5成,屬「一般」程度;東、南兩地則有疑似4、5年前寒害死亡的珊瑚礁遺跡。
東邊-許多死亡已久的珊瑚骨骼南邊-許多藻類
此處珊瑚骨骼櫛比鱗次、層層疊疊的模樣,令人不難想像寒害發生之前,此處珊瑚生長茂盛之情景。
不過,魚類及無脊椎動物數量稀少,可能是因為浪大水深,不易觀察之故,且此處珊瑚礁結構較少縫隙及洞穴供生物躲藏。
此地人為活動稀少,卻有三處珊瑚礁出現「幽靈漁網」,見證海洋垃圾問題無所不在。

淨灘:  一小時多清出300多公斤垃圾

DSC03813 來自台灣各地及香港的志工乘風破浪至澎湖三級離島東嶼坪進行淨灘 及珊瑚礁體檢工作假期淨灘志工則分別於東嶼坪西北側沙灘及碼頭旁的塔仔東側礁岩進行,12位志工在烈日下辛勤撿拾海岸垃圾,依國際海洋廢棄物監測計畫(ICC)分類標準,前三大類為保麗龍、寶特瓶以及浮球浮標,明顯與漁村產業行為與海上活動有關。
澎湖東嶼坪為三級離島,島上長住人口雖僅餘10人左右,但仍有漁船進出以及觀光客登島,再加上海漂而來的垃圾,堆積在海岸旁的廢棄物並未妥善處理,以致於總淨灘時間僅1.5小時即清理出349公斤的垃圾量。
志工耿璐有感而發表示,沙灘很美,只要大家願意順手撿起各式各樣的垃圾,就可以還給沙灘應有的美麗。

深度體驗:小島生活的美麗與艱辛

島上唯一的小學廢校後,在地居民幾乎全數移居外地,目前僅三戶長住島上。但東嶼坪的地景與海洋潮池的美景,近年逐漸吸引一些旅遊業者及觀光客,為小島引入新的產業發展可能性。
在地年輕人瑞芬與Michael,便選擇留在島上從事浮潛指導員與聚落解說導覽;擁有一艘小船的阿賓也在此次工作假期時,首度載著志工們搭船環島,以在地居民熟悉的海上方式,觀看這座擁有獨特地景的火山島嶼。
美麗的珊瑚覆上漁網有別於都市生活的便利,小島水電供給有限,此次活動期間也遇到當地發電機組故障,需分時段限電。
志工喝著略帶鹹味的井水,看著居民早期從山下挑石頭、上山築起一道一道矮牆,好為農作物防風的菜宅景觀,首度感受到小島生活的艱辛。但也因環境限制,小島特產的酸瓜及花生更別具風味,志工離開小島時除帶走垃圾,也帶走這些在地的特產,為居民增加一些經濟收入。
潛水志工陳家慶說,這趟旅程讓他看到了許多魚類以及綠蠵龜,一切都十分值得;在馬公長大的薛成巽及許尚廉也表示,這趟旅程遇到與許多有志一同的朋友,看到大家對於澎湖小島的喜愛,也激勵了他們要更加投注心力於家鄉的生態保育與文化保存工作。
在這時間宛如靜止的島嶼上,透過生態工作假期,志工們不僅參與了保育工作,也經歷了一場與眾不同的生態旅遊方式。但面對似乎永遠也清理不完的海岸垃圾與海下的幽靈漁網,志工也擔憂著海洋生物的生存危機,希望政府對於小島的廢棄物清運與處理可以再多加用心,以還給小島沙灘與海岸應有的面貌。

※ 東嶼坪珊瑚礁體檢數據:

2012年東嶼坪珊瑚礁體檢分別在西邊、東邊及南邊進行調查,調查結果顯示,三地的活珊瑚覆蓋率分別為34.4%、48.1%及41.3%,屬於「一般」程度,而西邊及東邊主要以硬珊瑚為主,南邊則以軟珊瑚為優勢。東邊跟南邊的底質記錄到有較多藻類,覆蓋率超過10%,且東邊以蘆筍藻為主,南邊以總狀蕨藻為主。
指標性魚類方面,有觀察到一些少量蝶魚、石鱸及裸胸鯙,在南邊觀察到一群大小不一、總數30多隻的鸚哥魚。指標性無脊椎動物部分,三個點僅觀察到魔鬼海膽及硨磲貝,其他物種則付之闕如。

2012年8月7日

7/29和美國小體檢成果分享

7月29日珊瑚礁體檢小組前往和美國小進行調查。調查小組分成兩隊、兩個調查點,分別在五米及十米處設置兩次穿越線,當日能見度約5~8米,水溫約27~28度℃。結果顯示,除了第二支下潛五米處活珊瑚覆蓋率較差,只有19.375%之外,其餘三個調查點的活珊瑚覆蓋率約有35-45%,屬於「一般」等級。此地指標性魚類以蝶魚為主,但數量寥寥無幾,多三兩成對共游,第一支十米處及第二支五米處有發現大個體的裸胸鯙。笛鯛和鸚哥魚雖有出現,但數量不多,平均僅0.25隻/100㎡。魚類數量稀少的原因,也可能是因為和美國小為著名潛點,穿越線上時不時有其他潛水人通過,熙來攘往,好不熱鬧!可能因為太過熱鬧,魚兒就嚇得躲起來囉!第二支十米調查員回程時發現洞穴裡出現一隻體型約三十公分左右的石斑,給我們的志工意外的驚喜!指標性無脊椎動物方面,清潔蝦數量約0.5-1.25隻/100㎡,海膽只見零星的魔鬼海膽跟馬糞海膽。本次體檢總結,只能說人比魚多啊!

7/28鼻頭角體檢成果分享

7月28日珊瑚礁體檢小組前往鼻頭角進行調查。適逢假日,艷陽高照,當日港內出現許多浮潛遊客,調查小組盡量避開人群往港外拉出穿越線。結果顯示,五米處活珊瑚覆蓋率為27.5%,十米處為25%,勉強及格屬「一般」等級。五米處的珊瑚多以分枝狀的萼柱珊瑚、團塊狀的微孔珊瑚及表覆型的菊珊瑚為主,其他常見的則為管孔珊瑚及細枝鹿角珊瑚;十米處以表覆型菊珊瑚及微孔珊瑚為主,後半段多為分支狀萼柱珊瑚,偶有小群體軸孔珊瑚出現。非生物底質以岩石居多,分別為44.375%及53.125%。
此海域魚類多屬於小個體體型,如藍綠光鰓雀鯛,指標性的魚類不多,只見小型蝶魚多藏於分枝狀珊瑚內,五米處蝶魚數量平均為8隻/100m2,十米處蝶魚數量為11.75隻/100m2;另在五米穿越線上發現一群鸚哥魚出現,數量約三十幾隻,但體型僅約十公分左右,故不列入計算。指標性無脊椎動物稀少,僅在十米處發現少量魔鬼海膽,平均數量為0.25隻/100m2。另人心疼的是,五米處消波塊內或是十米處,我們發現大量海底垃圾、甚至幽靈漁網殘繞在珊瑚上,不僅影響珊瑚的生長環境,也顯示海洋保護的觀念有待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