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9日

小琉球珊瑚礁體檢 喜見海龜相伴

2012年10月16日屏東訊,周秀咪報導

11位志工15日在小琉球海域體檢珊瑚礁,結果顯示除了肚仔坪活珊瑚覆蓋率表現較差外,漁福港及厚石群礁的活珊瑚覆蓋率屬「普通」及「優良」。指標性魚類及無脊椎動物種類不多,但卻意外出現許多大體型的海龜,令人驚艷。
10月中旬,全台籠罩著濃濃的秋意,在南國的小琉球,太陽卻還是一樣熱情, 珊瑚礁體檢人員分別在小琉球肚仔坪、漁福港外及厚石群礁三處拉開5米及10米穿越線展開調查。除了肚仔坪及漁福港5米處活珊瑚覆蓋率表現較差,約15-21%,地形以岩石為主,珊瑚多呈分散少有連續。漁福港深處及厚石群礁皆有40-50%,屬「普通」至「優良」程度。
這是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辦理「2012年台灣珊瑚礁總體檢」的最後一站。志工發現,指標性魚類只見三兩成對的蝴蝶魚及肚仔坪10米處發現一隻大體型裸胸鯙外,其他指標性魚種皆無紀錄,顯示過漁的現象值得大家注意。
指標性無脊椎動物方面,以魔鬼海膽為優勢,在三處皆發現體型較大的硨磲貝,厚石群礁10米處紀錄到約30-40公分大小硨磲貝,是今年全台各調查點記錄到的硨磲貝體型之冠,吸引大家注意,而漁福港10米處則發現龍蝦蹤跡,族群密度約0.25隻/100㎡。
雖然指標性物種的表現不甚理想,但在潛點附近卻意外發現幾隻大體型海龜,讓志工們驚呼連連。
體檢志工歐承勳推測,小琉球的海底地形相較其他離島較平坦,有些潛點不適合珊瑚造礁,可能是造成魚類及無脊椎動物較少的原因。張肯寧表示,這一次在小琉球看到許多大體型海龜,讓他感覺值回票價,可惜與其他地方相比,小琉球的海底漁網還是偏多。
近來,有島上民宿業者自發組成「海洋志工隊」,定期潛入海中清除海中廢棄漁網及垃圾,海底的垃圾有比往年減少很多。珊瑚礁志工也效法這樣的淨海活動,在回程時順手撿拾垃圾與漁網,落實環境保護的正確概念。
小琉球珊瑚礁體檢,2012年台灣珊瑚礁總體檢也隨之落幕,每一位參加過珊瑚礁體檢的志工皆付出心力,科學指導員林育朱也與志工一起簽下守護海洋的「海誓珊盟」連署布條,期許未來的海洋,能夠恢復以往的繽紛熱鬧。

2012小琉球珊瑚礁體檢成果分享

10月15日珊瑚礁體檢人員分別在小琉球肚仔坪、漁福港外及厚石群礁三處拉開5米及10米穿越線展開調查。調查結果顯示三處活珊瑚覆蓋率分別為肚仔坪5米:15.625%(差)、肚仔坪10米:15%(差)、漁福港5米:20.625%(差)、漁福港10米:44.375%(普通)、厚石群礁5米:48.125%(普通)、厚石群礁10米:50.625%(優良),肚仔坪與漁福港5米處表現較差,當地海底地形以岩石為主,珊瑚多呈分散少有連續,漁福港10米處及厚石群礁屬「普通」至「優良」程度。指標性魚類方面只見三兩成對的蝴蝶魚及肚仔坪10米處發現一隻大體型裸胸鯙外,其他指標性魚種皆無紀錄,顯示過漁的現象值得大家注意。而指標性無脊椎動物則以魔鬼海膽為優勢,在三處皆發現體型較大的硨磲貝,厚石群礁10米處紀錄到約30-40公分大小硨磲貝,是今年全台各調查點記錄到的硨磲貝體型之冠,而漁福港10米處則發現龍蝦蹤跡,族群密度約0.25隻/100㎡。

2012台東基翬珊瑚礁體檢成果分享

10月7日台灣珊瑚礁總體檢志工隊前往台東基翬漁港進行水下調查。今年在4米及7米的深度拉出兩條穿越線,活珊瑚覆蓋率分別有41.9%及35.6%,以國際珊瑚礁體檢的標準衡量,屬於「一般」程度。4米處珊瑚物種以藍珊瑚及火珊瑚為優勢,7米處則觀察到多座大型微孔珊瑚;後者可能因位於礁盤及礫石底質交界處,活珊瑚比例略低。兩條穿越線的共通點便是指標性魚類及無脊椎動物都付之闕如,僅發現非常稀少的蝶魚、硨磲貝及龍蝦,環境衝擊指數的部分,在漁網部分都已達到嚴重威脅的程度,志工也紛紛表示底下隨處可見廢棄漁網纏繞,大大小小不計其數,這個結果展現此地過漁情形嚴重。有感於幽靈漁網危害甚深,珊瑚礁體檢志工自發性地在調查結束後持續進行淨海活動,在淨灘組進行岸上淨灘的同時,同步在海下清起漁網,林林總總清除了約70~80公斤的海洋廢棄物,其中更包括一個汽車輪胎。雖說清起的數量相對總量似乎還是微不足道,然而志工上岸時攜起的大量漁網也引起岸上民眾的注意,間接達到宣傳的效果。

彎腰撿垃圾 下海做體檢 太平洋岸邊的海洋工作假期

2012年10月9日台東訊,孫秀如報導

「海底的珊瑚覆蓋率還不錯,但是垃圾已經比魚還要多了!」從海底提著一袋袋廢棄漁繩與漁線的潛水志工,語重心長的說著。17位志工6~8日相聚台東比西里岸,參與海洋工作假期,海陸夾擊的進行淨灘、淨海以及珊瑚礁體檢行動,共清理約250多公斤的垃圾,並為兩處珊瑚礁進行健康檢查。比西里岸部落位於台東成功鎮三仙里,緊鄰知名觀光景點三仙台。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已連續第五年於此地辦理工作假期,透過志工服務結合生態旅遊的方式,讓志工有另類且深度的部落體驗。

海漂、傾倒、丟棄  或是生活方式出了錯?

短短的80分鐘淨灘時間內,12位志工共撿拾了175公斤的海岸廢棄物,其中排名前三名的垃圾分別為「漁業用保麗龍」佔總廢棄物量的22.7%、「衣服、鞋子、手套」有10.9%,以及「免洗餐具」8.7%。
依國際海廢監測記錄表的規則,將海洋廢棄物依其可能的來源分為五大類,有「海岸遊憩與日常生活」、「海上活動與船隻」、「傾倒廢棄物」、「醫療及個人衛生用品」以及「抽菸相關行為」等。本次清出最多的為海上活動與船隻所產生的「漁業用保麗龍」,推測應該是與三仙台周邊海域為東部地區重要的漁場,除了有全國最大的定置漁網外,也有許多漁船出入其中。
讓淨灘志工最訝異的是排名第二的「衣服、鞋子、手套」數量高達431件,尤其以拖鞋最為大宗──這些拖鞋都將留下來,提供阿美族藝術家作為創作素材。
排名第三的是免洗餐具,這種每個人都可能有「貢獻」的垃圾,引起志工自我反省。大學生簡佳梅說,「以前都以為垃圾是在海邊活動的人故意丟的,現在知道垃圾的來源其實很多,也許很多是海漂或是從海邊的垃圾筒吹出來的,有太多的原因造成,我們應該從源頭就減少這些垃圾產生。」

美麗珊瑚  海廢蒙塵

除了陸地上的工作外,珊瑚礁體檢也同時在水下進行調查。今年在4米及7米的深度拉出兩條穿越線,活珊瑚覆蓋率分別有41.9%及35.6%,以國際珊瑚礁體檢的標準衡量,屬於「一般」程度。
4米處珊瑚物種以藍珊瑚及火珊瑚為優勢,7米處則觀察到多座大型微孔珊瑚;後者可能因位於礁盤及礫石底質交界處,活珊瑚比例略低。
兩條穿越線的共通點便是指標性魚類及無脊椎動物都付之闕如,僅發現非常稀少的蝶魚、硨磲貝及龍蝦,環境衝擊指數的部分,在漁網部分都已達到嚴重威脅的程度,志工也紛紛表示底下隨處可見廢棄漁網纏繞,大大小小不計其數,這個結果展現此地過漁情形嚴重。
有感於幽靈漁網危害甚深,珊瑚礁體檢志工自發性地在調查結束後持續進行淨海活動,在淨灘組進行岸上淨灘的同時,同步在海下清起漁網,林林總總清除了約70~80公斤的海洋廢棄物,其中更包括一個汽車輪胎。雖說清起的數量相對總量似乎還是微不足道,然而志工上岸時攜起的大量漁網也引起岸上民眾的注意,間接達到宣傳的效果。

看海、吹風、動手做  生活在部落

生態工作假期是一項結合志工服務與生態旅遊的行動,期待志工們在對環境付出的同時,也能將旅遊所產生的消費產值,留在在地社區。
三仙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陳春妺在2006年上任後,首度以玩paw paw鼓的方式,凝聚在地部落的孩子學習阿美族母語,因為長期的堅持及部落孩子的音樂天份,讓paw paw鼓成為在地的特色,也吸引了許多遊客慕名前來。2011年與阿美族藝術家范志明合作,利用廢棄屋舍結合漂流木的設計,由部落居民親自動手重建「達魯岸」,做為paw paw鼓樂團的表演場地與遊客交流的文化中心,而部落的青壯年們也開始學習木藝、廚藝及傳統編織等技藝,以作為謀生與傳承文化的一項技能。
此次活動籌劃人員溫于璇說,「除了吃、住皆在當地外,活動講師如潛水教練、木工雕刻以及編織教學,都是當地人。」三天兩夜的工作假期,志工們幾乎都在步行十分鐘以內可達的範圍活動,真正與部落的朋友一同生活。相較於一些大型的度假村將遊客「圈護」在飯店內,反而工作假期這樣的旅遊方式更能直接將旅遊的經濟效益留給地方。
Paw paw鼓樂團藝術行政總監、在地部落青年Fosay表示,部落現在努力的方向提供了她大學畢業後可以回來部落的機會,而樂團的表演費也是稟持共享與教育的精神,收益1/3提撥作樂團孩子的教育基金。

工作假期之後  才是行動的開始

淨灘組志工在工作後多數表示,看到那麼多的垃圾知道撿不完的,可是又可以做些什麼?來自台北的志工周鴻鈞有感而發,「淨灘行動的困難點在於後續的分類。另外,大家跑到很遠的地方淨灘,因為有熱情與成就感,但是在平常生活裡,我們在都市是否就會撿拾路邊的垃圾。淨灘是生活教育的一種反思,回到家裡,我們又可以將垃圾分類到什麼程度,並且在消費的慾望上做到一個自覺。」
主修環境工程的志工黃大為也提及,曾經在課堂上聽說台灣垃圾掩埋場多數都蓋在海邊,甚至有許多私人違法經營的廢棄物棄置場,颱風過後,就將這些收集來的廢棄物捲入海中,再度隨著海流四散至各處,這應該也是海岸廢棄物的來源之一,亟需要民間的監督與政府政策的配合與執法取締,以前學校學到很多知識,但一直透過自己實際淨灘才真正體認到問題的嚴重並且產生行動去改變。
第一次參與珊瑚礁體檢行動的潛水志工洪明泉,當初學潛水的動機就是為了當志工,平常熱衷於騎單車,但透過網路知道可以用潛水的方式協助環保,就毅然決然的開始學習潛水,並積極參與淨海的活動。從2009年開始不間斷參與珊瑚礁體檢的潛水教練陳玄州也表達,若後續部落的潛水教練有興趣也可共同合作,他願意分享其長期淨海的心得與技術,期待藉由部落自發的行動,來解決海下廢棄物的問題。
「不論是每個人回去後改變消費與生活習慣,或是教育當地居民及漁民妥善處理生活及漁業廢棄物外,這些反思與行動的產生,正是生態工作假期的目的。」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也將持續在比西里岸辦理工作假期,以延續海洋保護及部落發展的議題。而談到最不希望比西里岸部落改變的是什麼?志工說:部落居民的熱情與笑容,是最令人不願改變的回憶。

2012年10月16日

比西里岸志工分享

體檢組志工 何婷芬

愛海的人,多半是傾情於花東海岸的美吧! 廣闊的太平洋,天氣好時,望著不同層次的藍延伸至天際; 有時就是那一片藍,何處是海何處是天空呢? 「去花東潛水,去部落住一天吧」!?  對於住在中央山脈另一頭的我,車程遙遠加上東海岸無法捉模的浪況,根本是遙遙無期的渴望。就這樣給他報名下水了!

陰錯陽差的八月份行程,卻延到十月才來到的台東海岸線,天空伴隨烏雲時而晴朗的不定,若沒親身體驗,還真無法想像那強烈東北季風下的部落生活。怎麼可能就這麼般生存呢? 難道長年世代下來,都是如此忍受這樣嚴酷的秋冬季嗎? 但也許那就是為什麼,東海岸居住人口少,也是為什麼,可以成功躲掉都市化及大規模開發的摧殘,難得保存下這片好山好水(當然了,還有好人)。可部落的熱情卻不輸的強勁的東北季風,比如那隻海岸邊堤防上的大羊,驕傲的望著海,享受強風吹拂卻屹立不搖,與海化成令人難忘的一景。

第一天由小朋友帶領的部落巡禮,沿著大街小巷穿梭,用小朋友的眼光,告訴我們部落的成長故事。他們說,窄小巷子是他們的最愛,因為躲在裡面,媽媽們都追不進來 (媽媽都在生完孩子後,變胖了)。翊日早晨去吃早餐時,聽到一個部落媽媽在跟婆婆(忘記阿美族的稱呼了)抱怨昨晚兒子不乖太晚回家 : “我叫他以後不要回來了,唉壓氣死我了。隨後,婆婆及另一位阿伯,開玩笑起了一些鬨,嘻笑之間我也亂回了一通。就這樣,海邊的小小部落一角裡的小小早餐店,因為某家兒子的昨夜叛逆話題,一瞬間熱鬧了起來。在這裡,人跟人的距離好近,誰家哪有什麼秘密呢? 我真心的想,怎麼可以,這麼快樂簡單過純樸生活呢?

早餐結束,準備上裝工作了。這次多的是,媒體的跟拍,雖然早已熟練的組裝工作和下水前的準備(深呼吸),但在鏡頭下總有些不自在。與潛伴的默契,總是在岸上先培養好的,一出場就驚人的陳玄州教練,掛滿了聖誕樹般行頭,準備下去擺攤! 其中有,空牛奶瓶 (拿來放魚鉤避免刮傷BCD)以及神奇的起重浮力帶。聽說連修理裝備的工具都有啊!

體檢被分配到作底質檢測。幸好與阿朱同組,昨晚不太認真上課的自己,傻傻的游在後面,一開始只盯著她的手勢: 1,2,6,7,8 做紀錄。誰知,等她開始放手作拍攝紀錄時,我卻翻來翻去尺標上的公英制摸不著頭緒。好在,很快認出那規則了,也好在,底質沒有太複雜,除了碎石和沙石的確不好分之外,也都還順利完成嚕。整體來說,硬珊瑚在淺水區生長不錯,但,好像很空啊? 底質總是最慢的,等游到尾端時,作魚類跟無脊椎組的大哥們,也因水下幾乎無東西可紀錄,早就不耐煩清起垃圾起來了。淨海,在這群四季清除水中聯盟的團員中,無論何時何刻,看到垃圾就不舒服了起來,不清不爽。

對熟悉水下環境的潛水志工們來說,這才是工作的開始。大伙開始紛紛使出行頭了: 潛水刀、剪刀、洋蔥袋、及神奇的起重浮力袋。海下並非遊客嬉戲的殘留物,而是一圈又一圈的漁網和纜繩,緊緊纏繞在礁岩上,據說是幾百年內都不分解!? 我簡直是睜著大眼盯著大哥們熟練的把廢棄物綑綁起來,再用備用二級頭一次次的,把水珠形狀的浮力帶充飽,把垃圾浮上去。真沒有比這專業的團隊了! 遠遠看到家慶大哥滾著輪胎上來,真的是用滾的啊! 差點笑到面鏡浸水! 這群不按牌理出牌,無法掌控的海人性格,天真又充滿熱情,在最後一天的海報上,發揮得琳零盡致(簡直是返老還童般的開心) !

下海吧,去清垃圾吧。每次那些環境議題,社會議題,引發更多政治經濟層面爭戰,真的挺惱人的。但漸漸發覺,只有在全心投入去實行時,那些聲音才會消失,才能專心的開心過生活。